当地时间8月25日,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·武契奇在接受欧洲媒体专访时再次释放信号,强调塞尔维亚的未来在欧盟。他表示,若俄乌两国领导人有意愿,贝尔格莱德愿意成为和平对话的地点。这番话不仅是对塞尔维亚传统“走钢丝”外交的再一次体现,也被视作他在国内政治压力与国际博弈中的权衡。
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俄乌谈判陷入僵局之际,武契奇试图利用塞尔维亚与克里姆林宫的特殊关系,把贝尔格莱德包装为“潜在调停者”,以凸显其在欧洲盟友面前的价值。长期以来,巴尔干地区各国在俄乌问题上立场分化明显:多数前南国家支持乌克兰,而塞尔维亚则对俄罗斯保持一定同情。这种同情曾多次成为布鲁塞尔与贝尔格莱德摩擦的根源。如今,武契奇却在危机中看到机会,希望以此推动入欧申请的加速。
武契奇的表态发生在国内政治动荡之时。去年11月,诺维萨德火车站雨棚坍塌导致16人死亡,这场事故被指与腐败和“豆腐渣工程”有关。此后,全国范围爆发大规模抗议,最初由大学生发起,逐渐蔓延到各阶层。近几周,抗议升级为与警方的冲突,部分执政党塞尔维亚前进党(SNS)办公室遭到破坏,数十名警员受伤。
抗议者的主要诉求之一是提前举行选举。与此同时,外界传出武契奇可能谋求修宪,以便在2027年任期结束后继续执政。对此,他公开否认,承诺“至多再做一年或一年半总统”。他还表示愿意与抗议者直接对话,甚至提议举行电视辩论。然而,不少民众对此持怀疑态度,毕竟类似承诺他曾多次做出。
在采访中,武契奇再次明确,全面加入欧盟仍是他的首要任务。他强调:“在我离任之前,塞尔维亚将坚定走在欧盟道路上,落实必要改革。”在他看来,入欧不仅是经济收益,更是确保几十年和平、安全和稳定的关键。
事实上,武契奇早在2024年11月就提出,塞尔维亚将在2026年前满足所有入欧条件。他列出了具体目标:保持较高经济增速,将通胀控制在3.5%以下,财政赤字不超过3%,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不超过50%。然而,最终能否如愿加入,还要看布鲁塞尔的政治意愿。
塞尔维亚的外交平衡举动往往引发争议。今年2月,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乌克兰主权的决议,塞尔维亚投了支持票,却在数小时后被武契奇亲自“修正”,他甚至公开道歉,称这是“错误投票”。6月,他首次访问乌克兰,出席敖德萨“乌克兰-东南欧峰会”,以展示与欧盟立场一致。但就在一个月前,他还前往莫斯科参加胜利日阅兵,招致布鲁塞尔不满,甚至收到警告,称这可能危及塞尔维亚的入欧进程。
塞尔维亚于2009年提出入欧申请,2012年获得候选国地位,但进程一直缓慢。西巴尔干六国中,阿尔巴尼亚和黑山已走在前列,而塞尔维亚、北马其顿、波黑仍在候选阶段。塞尔维亚与众不同之处在于,它是唯一一个至今未对俄罗斯实施任何制裁的欧盟候选国。
俄罗斯长期在科索沃问题上支持塞尔维亚,因此贝尔格莱德对莫斯科仍有依赖。武契奇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表示:“患难之友才是真朋友。”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塞俄关系的复杂性。
然而,欧盟方面已经释放明确信号。今年5月,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强调,欧盟依旧视塞尔维亚为战略对象,但前提是塞方必须明确自身的地缘政治选择。
眼下,武契奇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,既要安抚抗议者,又要维系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平衡。他对外高调宣示入欧决心,是向布鲁塞尔传递忠诚,也是向国内民众许诺稳定。但在现实操作中,塞尔维亚如何在“俄罗斯情感”与“欧盟承诺”之间做出抉择,将决定它未来能否真正走出困境。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